因為家老和疫情,
睽違整整6年,才又再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,
「每年出一篇遊記是我的目標」也中斷了。
6年下來,世界遭逢巨變,中國大陸也是,
生活秩序也經過一番改變,
以往累積一些大陸自遊趴趴走的經驗及技術荒廢大半,
現時也不太能適用,
得重新建構起來。
今年(2024)底重返中國大陸自助旅遊,
設定主題「暖身」,
旅行節奏要重新暖身,
PO文筆感荒廢也要重新暖身,
就連很久沒舉單眼也要重新暖身,
...................
甚麼都要重新暖身。
這回標的選擇海峽對岸的福建,相對簡單距離近,
一是符合「暖身」的主題,
二是經由小三通進出廈門,
要在五通碼頭新辦電話卡及銀行開戶,
以應付當前行動支付的潮流。
在五通碼頭申辦電話卡及銀行開戶甚至居住證等等的網路爬文很多,
也可以自己辦,
但為了省事省時間,還是花錢委託碼頭代辦,
下午辦完電話及開戶,代辦小哥還幫忙重設下載微信支付寶等主要APP,
後續電話改月租8RMB也會由小哥幫忙申請,
服務很是周到。
電話開通等待開戶的空檔,也下載了12306並且購買火車票。
住宿在中山路步行街,
安頓小瞇後晚上在中山路覓食。
中山路是廈門最早開發的商業地帶,
還保留1920年代回鄉華僑建造的南洋傳統「騎樓街」建築。
晚餐挑選了1980燒肉粽,是廈門著名傳統小吃店之一,
肉粽和沙茶麵都很不錯吃。
覓食早餐的中山路周遭清晨,
下午預定前往鼓浪嶼打卡。
中午先走逛到八市覓食,
八市是目前廈門最大的市場,周邊大小等級不一的小吃餐廳目不暇給,
產生了「選擇恐懼症」。
因為要趕1350鼓浪嶼渡輪,時間怕來不及,
就暫且放棄去趕公交車了。
鼓浪嶼聯外交通只能倚靠渡輪,沒有其他。
中山路的輪渡站僅提供廈門當地居民使用,
其他非廈門居民及遊客僅能在較遠的東渡碼頭搭乘,
票價也不一樣,當地居民來回一趟只需8RMB,
其他旅客在東渡碼頭搭乘需要35RMB,含來回船資,
而且只能在微信公眾號先行預購,憑身分證件刷卡搭乘。
(預購有5元折扣)
鼓浪嶼遊覽圖。
輪渡海上幾景。
三丘田碼頭整修暫停開放,
由內厝澳碼頭上島。
對鼓浪嶼沒作太多功課,
就隨意走拍。
海邊沙灘,
鼓浪石,
像不像上岸的海龜?
內拐蜿蜒上坡的道路。
日光岩,可以鳥瞰整個鼓浪嶼。
要花門票50RMB,就不當盤子上去了。
從柵門縫往內拍的菽莊花園一隅,係板橋林家舉家搬遷鼓浪嶼後修建,
同樣也是要花門票錢30RMB。
1902年清廷與列強簽訂章程,鼓浪嶼成為「公共租界」,
各國陸續在鼓浪嶼設領事館,
所以鼓浪嶼的建築保有世界各國的傳統風華。
不過大部分老宅邸都有圍牆林蔭遮蔽,
要能夠完整的看建築也不太容易。
穿過蜿蜒山路到另一側的海岸線面向廈門本島,
世茂雙子塔,近年廈門的新地標。
鄭成功塑像和雙子塔隔海相望。
岸邊的群礁,和對面的軍艦遙遙相對。
夕陽西下月亮升起,
當地的老人還向我介紹白海豚塑像的由來。
鋼琴碼頭就在面前,
衣服穿不太夠也有點受涼,
1支手機快沒電,另1支手機已沒電也就沒了網路,
就直接搭渡輪回返中山路輪渡站,
還離住宿旅館比較近,走路就可以到了。
結束鼓浪嶼微走拍。
晚上的晚餐,就在中山路步行街隨機挑一間。
蟹黃湯包、海蠣煎,還有花生湯。
兩晚下來,
廈門傳統小吃,
吃了燒肉粽、沙茶麵、海蠣煎、蟹黃湯包、還有花生湯,
也吃過大半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回程廈門,查詢攜程網無意發現,
廈門新地標,世茂雙子塔大樓,
裡面有好幾家民宿經營酒店式公寓,
淡季下價格實惠,而且有無敵景觀,
房間設備依照片也還行而且空間大,
周邊鄰近廈門大學覓食不成問題,
還有沙坡尾文創打卡景點,
(當然還有廈門大學、南普陀寺等著名景點)
於是下榻一晚體驗看看。
不過體驗下來不如預期,
入住時僅靠微信互通訊息已經缺乏效率,
還要自行掃碼申報公安又一直卡關無法完成搞得我有點不快,
又看到其他家民宿都是直接到一樓接人,更是不爽。
在我回訊抱怨,一番折騰才終於入住。
房內設備維持不錯但裝潢牆面明顯老舊未及時修繕,
而且樓層不夠高(19F)雖然沒有違反訂房條件(19F-57F),
還是有點失望。
小小抱怨一下。
(另外一個想法是提前回金門住一晚,隔天白天再走逛一下,
但看到房價………,
還是在廈門住一晚好了。)
仰望雙子塔,
海邊的夕陽,
沙坡尾從清朝時便是廈門最早的避風港,
近年在廈門當地政府整理經營之下,
逐漸形成了青年文藝創作聚落,
也是廈門新的打卡點。
藝術西區文創市集。
雙子塔晚上有巨型LED燈光秀。
整頓後的老街市容,
這一家碳烤雞腿排和舒芙蕾總是大排長龍。
晚餐後避風港的夜色。
離開廈門前最後的日出。
(待續………)
留言列表